来源:雪球App,作者: 兔子不减肥,(https://xueqiu.com/9722699480/204360112)
从最早的红十字会,到之后的壹基金,再到现在的韩红基金会比较靠谱。但是,无论哪个基金会,我个人是觉得,还是自己去找捐助对象或目标,自己进行捐款为上。所以,后期我已经放弃了这类机构了。至少,我是这样做的。这里面有几个原因,第一是很多基金会效率很慢。第二,是慈善机构也是要吃饭的,所以需要留一部分自用做开销,比如兄捐款100元,实际捐助对象不可能是100元,要扣掉很多费用的。第三,捐助了之后,我们很难留意跟踪被捐助对象是否得到实惠。第四,很多需要捐助的对象,本质是需要提供帮助,而不一定是提供钱捐助。甚至很多时候,捐助的对象可以不是人,而是比如修路,修桥,修庙等。基于效率慢,要扣费,和跟踪难,以及提供帮助的手段单一化,这几大弊端,一般我都是喜欢就近捐助周围熟悉的对象,而且要尽量能做到潜移默化的模式或静水流深的模式为上。等于你提供了帮助,对方不知道最好,知道也可以。这主要和时代背景不一样了——以前古代人心古,现代人心不古,你提供点帮助,如果很刻意的话,人家反而还会阴谋论。这也是我在这里,多次点评声哥这种乐于助人儒墨行为,在当下不合时宜的原因。当下就得收费,宁可您收费了不好意思,把不好意思的这笔费用再捐助给需要帮助的人或事。另外,向周围熟悉的人和事提供帮助,这是学声哥山东那边的儒学里面提倡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就近先搞好关系的和睦法则。身边的人,必定有很多熟悉的事和人,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知道哪家最近有困难了,缺点什么。这样个时候你提供针对性的帮助,那是经典的见缝插针,效率和需要提供帮助的对象,都是瞬间到位的。再退一步说,儒学里面的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这里面是有中间地段的。我定义达者,那其实是巴菲特,双马这类级别的,才叫达者。穷者是自己只能解决自己的。而中间地段,是介于这二者之间,我定义为闲者,得闲之辈。闲者自己能解决自己,也能提供给予帮助别人,但能给予帮助别人的实力又和巴菲特,双马这类级别差距太大,所以就近选择提供帮助,先打好周围或乡村城市的帮助,再慢慢有能力了去扩张更远的帮助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