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名片仍是商務往來的第一印象。若尺寸、出血或安全邊距設定不正確,印刷成品就可能被裁切不齊或關鍵資訊被「吃掉」。本文結合各國印刷行規與設計師實務,整理出最常用的「三大標準尺寸」、製作檔案時必備的三層版面區,以及紙張磅數、後加工選項等專業細節,讓你交檔就能直接進印刷,避免來回修改。
一、全球三大標準名片尺寸
地區 / 國家
成品尺寸 (寬 × 高)
對應常見比值
備註
美國、加拿大
89 mm × 51 mm(3.5″ × 2″)
1.75 : 1
信封與收納盒皆依此規格開模
歐洲、台灣
85 mm × 55 mm(信用卡尺寸)
1.54 : 1
易置入皮夾信用卡夾層
日本、韓國
91 mm × 55 mm
1.65 : 1
日式商務禮儀偏好稍長名片
小提醒:若要跨國出差,可選擇 85 × 55 mm,兼容性最高。
二、檔案製作必備「三層版面」
出血區(Bleed)
每邊各加 3 mm(印刷廠普遍要求 2–3 mm)
背景或滿版色塊需延伸至出血,避免裁切露白邊
裁切線(Trim)
即成品尺寸:例 90 × 54 mm 的檔案應設 96 × 60 mm 含出血
安全邊距(Safe Zone)
距裁切線內縮 3 mm
文字、Logo 務必放在此區,防止機器誤差裁掉重點資訊
三、解析度、色彩與檔案格式
解析度:
>= 300 dpi(向量 Logo 例外)
色彩模式:
CMYK;若以 RGB 交檔,印刷色差可能偏灰或過飽和
檔案格式:
PDF/X-1a、AI(需轉曲線)、TIFF 皆可;避免 JPEG 壓縮失真
四、紙張磅數與後加工選項
類型
厚度建議
質感
適合場合
進口雪銅卡
250–300gsm
色彩飽和
商務日常最常見
單銅+霧膜
250gsm
表面細緻防潑水
適合精緻品牌
觸感紙(如蒙特利)
300gsm 以上
無塗層、手感粗糙
文創產業愛用
特殊厚卡(雙層貼合)
500–600gsm
厚實高端
可做斜切或側邊上色
(名片紙材示意圖 - 單銅+霧膜)
後加工加值:
局部UV / 凸版壓紋:凸顯 Logo 或姓名
燙金 / 銀 / 霧黑箔:提升品牌質感
圓角:半徑 3 mm 是最常見,避免尖角捲曲
(後加工示意圖-打凸+燙霧金)
五、設計排版 3 個黃金比例
留白 ≥ 40%:增加視覺呼吸感
資訊分層:品牌 Logo > 姓名職稱 > 聯絡方式,字級遞減
字體大小:中英混排主文字不小於 8 pt,避免老花族閱讀困難
(名片排版示意圖)
六、電子名片 v.s. 紙本名片
紙本帶來肢體交換儀式感、可標記手寫筆記
電子名片(vCard、NFC)便於即時更新資訊
最實用做法:在紙本名片隱藏 QR Code,掃描即存聯絡人,加速轉換
(紙本名片及電子名片示意圖)
結語
掌握「國際歐美日三大尺寸 + 3 mm 出血 + 3 mm 安全區」這條黃金定律,再搭配 300 dpi CMYK 檔案與合適磅數紙材,一張專業名片就百分百安全過稿。善用留白、層次排版與適度後加工,既能凸顯品牌質感,也能確保在任何名片夾與皮夾中順利收納,成為有效開啟商務話題的第一工具。祝你下一次遞名片,就以最完美的第一印象,快速建立信任與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