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瀅
阿瀅,原名郭偉,曾用筆名秋聲、平陽子、薛楊等。男,1964年9月生,山東省新泰市人,九三學社社員,山東省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收藏家協會會員,山東省十大青年藏書家,專欄作家,《新泰文史》雜誌主編。
基本介紹
中文名:郭偉別名:阿瀅國籍:中國出生日期:1964年9月
主要成就,主要作品,作品欣賞,名家評論,
主要成就先後創辦了《農村科技導刊》《泰山周刊》《泰山書院》《新泰文史》等報刊。在國內外發表散文數百篇。近年來,致力於書香社會建設,創辦讀書雜誌《泰山書院》,與全國讀書界交流,利用各種機會宣傳發動全民閱讀活動,並經常參加全國性讀書類會議。阿瀅是我國當代書話家,其日記體書話《秋緣齋書事》曾經轟動書話界。他與蕭乾夫人文潔若先生以書相交,傳為文壇佳話。阿瀅的書話新作《放牧心靈》,在台灣發行出版以來,引起強烈反響。寶島書話界,傳說“無阿瀅,不書話”。主要作品《書緣》,經濟日報出版社,2000年12月出版;《尋找精神家園》,作家出版社,2005年12月出版;《秋緣齋書事》,中國文史出版社,2007年2月出版;《秋緣齋書事續編》,中國戲劇出版社,2008年6月出版;《九月書窗》,台灣秀威資訊科技公司,2009年12月出版;《尋找精神家園》,台灣秀威資訊科技公司,2010年1月出版;《秋緣齋書事三編》,中國文化教育出版社,2010年4月出版;《放牧心靈》,台灣秀威資訊科技公司,2010年7月出版;《秋緣齋書事四編》,中國文化藝術出版社出版,2011年7月出版;《那一束藤蘿花》,大眾文藝出版社,2010年9月出版;《秋緣齋讀書記》,天地出版社,2012年5月出版;其中散文集《書緣》獲山東省第二屆文明進步獎。散文集《那一樹藤蘿花》獲第二屆東嶽文藝獎。作品欣賞走進海源閣庚寅初夏,應聊城大學王萬順兄之邀,前往聊城,參觀嚮往已久的海源閣。海源閣藏書樓位於光岳樓南萬壽觀街路北楊氏宅院內,進士楊以增建於清道光二十年,與江蘇常熟瞿紹基的“鐵琴銅劍樓”,浙江吳興陸心源的“皕宋樓”,浙江杭州丁申、丁丙的“八千卷樓”,合稱清代四大藏書樓。其中以瞿楊兩家所收藏的宋元刻本和抄本書為最多,因之又有“南瞿北楊”之稱。海源閣大門匾額由蔣維崧所題,胡喬木題寫抱柱聯:“一人致力萬人受惠,四代藏書百代流芳”。院內正中是海源閣創始人楊以增半身塑像,後面是三間硬山脊南向二層樓閣,下為楊氏家祠,上為宋元珍本藏書處。樓檐正中懸有楊以增手書“海源閣”匾額,樓下家祠抱柱聯:“食薦四時新俎豆,書藏萬卷小嫏嬛”。室內有楊以增手書海源閣匾額拓本,跋曰:“先大夫欲立家廟未果,今於寢東先建此閣,以承祀事。取‘學記’‘先河後海’語,顏曰‘海源’;蓋寓追遠之思,並仿鄞范氏以‘天一’名閣雲。時道光二十年歲次庚子亥月是浣,以增敬書並識。”下有“楊以增印”和“至堂”陽文篆刻印章兩方。海源閣主人楊以增,清乾隆五十二年生於聊城。自幼酷愛讀書和藏書。在其父輩,楊家就有藏書齋,名曰“袖海廬”和“厚遺堂”,而且有“古東郡厚遺堂楊氏藏”的藏書印。楊以增於道光二年考中進士後,先後貴州、廣東、湖北、河南、甘肅、陝西做官,後為江南河道總督。於道光五年開始收藏宋元珍本。當時正值混亂之際,南方許多藏書家的藏書紛紛散出。蘇州大藏書家汪士鐘的“藝芸書舍”的藏書散出,這時楊以增正在江南河道總督任上,他購得這批藏書後,用糧船沿大運河運回聊城海源閣。其子楊紹和為同治四年進士。歷任翰林院編修、翰林院侍讀等職。在北京為官時,清室怡府“樂善堂”藏書散出,多系名家之舊藏,宋元珍本十分豐富,楊紹和將“樂善堂”散出的藏書盡力搜購。僅這一次就購得精善之本一百餘部,極大地豐富了海源閣的藏書。其孫楊保彝時期則處於守業階段,曾編輯《海源閣書目》六卷、《海源閣宋元秘本書目》四卷。楊氏藏書經過四代人的努力,多方蒐集,上百年的積累,使藏書逐漸豐富起來。總計珍藏宋元明清木刻印刷古籍四千餘種、二十二萬餘卷。著名學者王獻唐先生說:“余以目驗所及,知其得到樂善堂者,正不亞於藝芸書舍……綜上兩支,可知楊氏藏書,半得於南,半得於北。吸取兩地精帙,萃于山左一隅,其關於藏書史上地位之變遷,最為重要,以前江浙藏書中心之格局。已岌岌為之衝破矣。”海源閣對於書的保護有著詳細的措施,楊以增曾孫楊承訓在《曝書》一文中記述道:“我家遵守舊規,每二年或三年必曬書一次,全家共同從事,並預先邀同鄉親友數人幫忙。自清明起,至立夏止。據先世遺言云:‘夏日陽光強烈,書曝曬後,紙易碎裂,不耐久藏,且時多暴雨,有卒不及收之虞;秋季多陰雨,潮濕氣盛,故易襲入書內,清明節後,氣候乾燥,陽光暖和,曝書最為適宜,立夏後漸潮濕,即不易曬書矣。’曬書時,將每冊書按次序散列案上,在陽光下曬一至二小時移回室內,再按原來次序排列原架格上,並用白絲棉紙將樟腦麵包成許多小包,分別用一二小包隨書裝在函內,但不得放入書內,至更換書皮時,書線亦於此期為之。海源閣藏書,盡屬珍本,外有木匣,內有錦函,並在清明後每日將全部門窗悉行放開,以使日暖風和之氣徐徐進入,只將架上浮塵撣淨,但不啟函出書。由上午十時至下午四時止,大致有五天至七天,過此時期,即將全部門窗重新關閉,嚴密封鎖,同時封條,以照慎重。”由此可見楊氏幾代人對書的摯愛。海源閣藏書樓藏書之豐,也引得許多人覬覦。清末,聊城知縣陳香圃托聊城名紳到楊家遊說,勸楊家把藏書獻出。當時,楊以增的孫子楊保彝已去世,遭到王妻的嚴詞拒絕。從此,陳香圃再也未能進入海源閣一步。舊時藏書家的藏書一般都秘不示人,對於違法家規的處罰措施相當的嚴厲,寧波天一閣曾給家族制定了一個處罰規則:“子孫無故開門入閣者,罰不與祭三次;私領親友入閣及擅開書櫥者,罰不與祭一年;擅將藏書借出外房及他姓者,罰不與祭三年,因而典押事故者,除追懲外,永行擯逐,不得與祭。”不能參加祭祖是最大屈辱和最嚴厲的處罰。余秋雨曾在《風雨天一閣》中講述了一個悽美的故事:嘉慶年間,寧波知府丘鐵卿的內侄女錢繡芸是一個酷愛詩書的姑娘,一心想到天一閣讀書,竟要知府作媒嫁給了范家。但她沒有想到,當自己成了范家媳婦之後還是不能進入天一閣讀書,一種說法是族規禁止婦女登樓,另一種說法是她所嫁的那一房范家後裔在當時已屬於旁支。因而,錢繡芸沒有看到天一閣的任何一本書,最後鬱鬱而終。海源閣也有一個對藏書秘不示人的規矩,除在曬書、晾書之時找親友幫忙搬動書籍外,平時,親戚、朋友、族人一般不得接近。光緒十七年冬,《老殘遊記》的作者劉鶚,曾專門前去海源閣訪書,結果遭到拒絕,劉鶚怏怏不快,在旅店牆上題詩一首:“滄葦遵王士禮居,藝芸精舍四家書,一齊歸入東昌府,深鎖嫏嬛飽蠹魚。”乘興而來,掃興而去。與海源閣齊名的常熟鐵琴銅劍樓主人則不同,鐵琴銅劍樓主人在藏書樓第三進樓下開闢了閱讀室,前來查閱古籍者,可以在這兒閱讀抄錄。主人還對讀者提供茶水服務,對遠道而來者還提供食宿方便,因而倍受海內外學者讚賞。海源閣到了楊以增曾孫楊承訓時期,開始走下坡路。為了避免戰亂,先後將藏書中的珍本分散到天津、濟南等地。海源閣歷經戰亂,迭遭破壞,所藏圖書大部散失,只有一小部分輾轉收入北京圖書館和山東省圖書館。而留存於聊城海源閣的部分藏書,在聊城兩次被土匪占據時,幾乎被搶劫一空。
海源閣歷代主人,不但聚書、藏書,而且還刻印了“海源閣叢書”數十種,為我國的文化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中國版刻圖錄》收錄海源閣書影四十四種,標點本《二十四史》前四史就是以海源閣藏書版本為主要參考進行標點排印的,一九七二年日本首相田中角榮訪華時,毛澤東主席贈送給他的《楚辭集注》也是海源閣藏書的影印本。解放後,海源閣沒有得到妥善保護,致使海源閣日趨殘破,最後遭到全部拆除的厄運。直到一九九二年,聊城市政府籌巨資在楊宅舊址,仿海源閣舊制,重新修復了海源閣。海源閣只是恢復了建築,而令海內外學者所仰慕的海源閣舊藏卻再也無法恢復了。因而,當著名史學家來新夏教授談到海源閣時說:“參觀海源閣,這對我是久已嚮往的事,但到海源閣時,卻令人大失所望,庭院寬敞明淨,而藏書空無一物。文獻記載海源閣曾經多次劫難,但萬難想到是這種蕩然無遺的情狀。我痴痴地站在海源閣的庭院中,眼前似乎展現了一幅海源閣滄桑變幻的景象。”我們只能從史書中去尋覓海源閣當年的盛況了。院子的一角立有一石,上有郭沫若的石刻:“書山”,儘管對郭沫若本人不感興趣,但還是喜歡他書寫的書山二字,遂在石刻旁留影。離開時,在海源閣購買《地方史志資料叢書·聊城》一書,該書從各時期的方誌中輯錄了有關聊城的文獻資料。我請工作人員在書上蓋章,以作紀念,但他們根本沒有這個準備。帶著些許遺憾離開了海源閣,是因為沒有看到海源閣的藏書,還是他們沒有準備紀念章,我有些說不清楚了。名家評論阿瀅讀書為人忙/王成玉阿瀅先生的《秋緣齋書事三編》出版後,好評如潮。也不知什麼原因,我也情不自禁地跟著寫了一篇《關於日記體書話及其他》。後來經《藏書報》的潘寶海先生的熱情推薦,阿瀅先生讀後與我聯繫並寄我此書。到底是讀書人,大家在交流和鼓勵中默默地傳承中國文化。這幾天我忙裡偷閒斷斷續續地瀏覽了全書,果然名不虛傳。由於我孤陋寡聞,也由於我飄泊無定為生活奔波,所以對各種讀書訊息聞聲不見面,相隔亦久矣。據說秋緣齋部落格是公認的中國知名度最高的、人氣最旺的讀書部落格之一(羅文華語)。然而我來也遲,失去了很多請益受教的機會。自從去年學會上網以來一直到今年才偶然與之相遇,誦讀反覆,獲益非淺也。羅文華先生在此書的序文中說:“近幾年來,隨著《越縵堂讀書記》《緣督廬日記》《湘綺樓日記》等清人日記名著重新得到青睞,以日記體寫自己淘書、讀書、藏書生活的著作,頗為讀書界看好,漸漸成為獨樹一幟的書話形式。”他還說已經出版的日記書話有徐雁的《雁齋書事錄》、董寧文的《開卷閒話》、韋泱的《淘書日記精選》、彭國梁的《書蟲日記》等等。可惜,這些書我一本都沒有。據說《開卷閒話》、《笑我販書》都出了第四編了。我不知道阿瀅先生是否再出下去,我個人以為還是堅持出下去的好,因為我們太需要這樣的“書事”。當然這句話有些殘酷,因為他要付出的代價太大了。從本書中我就看到阿瀅讀書為人忙。別人讀書為自己,不肯為人忙,而他卻以傳播書香為己任,真正體現了一個讀書人的高尚品質,所謂“天下好書天下人共讀之”也。從訊息傳播的角度看,他的部落格訊息量大,準確及時地將讀書界的各種訊息以一己之力貢獻出來,其中包括書的訊息,出版的訊息,作者的訊息乃至書緣、人緣、書情等,正像王國華先生說的“他懷著一顆向善之心,與人為善,稱兄道弟,稱師道友,敬重著每一個與他打交道的人”。萬志遠先生也說:“阿瀅的熱心腸是眾所周知的,許多人匿名留言拜託阿瀅聯繫某某編輯,某某學者,打聽某刊物出版情況,甚至向他索要有關學者、作家通聯方式、投稿信箱、照片,在徵得師友同意的情況下,阿瀅總是不惜精力財力,悉心服務,盡力滿足。”
前一段時間我在讀《石遺室詩話》,此書不僅大量收錄了友朋的詩作,還有很多朋友交往和交流等方面的訊息。這些訊息在今天看來,就很有文獻價值,“詩可以群”也。在這個意義上,至少是我以為《秋緣齋書事》上的這些“書事近錄”,與傳統的詩話一脈相承,況且現代書話也是在繼承傳統詩話的基礎上發展出來的。據說在當時有人因為其詩上不了《石遺室詩話》而忿忿不平。其影響之大,由此可見一斑。而當年的《詩話》也是在報上連載後而結集出版的。在秋緣齋書事中,至少我在這本書中所看到的,不論是名家還是素不相識的普通讀者,他從不“嫌貧愛富”,而是一視同仁地為他們“排憂解難”。他的這種精神,在當今社會是極為鮮見的。一個人做點好事並不難,而一以貫之的堅持就很不容易了。昨天,我又在他的部落格上看到《開卷》的第五期、第六期的目錄。其實,在他忙碌的工作和生活中,也沒必要將此目錄帖出來。但是他可能想到有的人不一定看得到《開卷》,而《開卷》又是讀書人關心的一本書。據我的讀書經驗,即使看不到此書,讀目錄也是一種享受。如果對某些作者有一定的了解,從作者的標題中,大約也是可以領略其文章的內容和風采的。阿瀅讀書為人忙,在倡導書香社會的今天,我們太需要他這樣的讀書人了
相關詞條
阿瀅阿瀅,原名郭偉,曾用筆名秋聲、平陽子、薛楊等。男,1964年9月生,山東省新泰市人,九三學社社員,山東省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收藏家協會會員,山東省十大青年藏書家,...
秋緣齋讀書記《秋緣齋讀書記》是讀書風景文叢之一,作者阿瀅,由天地出版社出版。...... 作者: 阿瀅 出版社: 天地出版社 副標題: 秋緣齋讀書記 出版年: 2012-5 頁數: 232...
廣東吳川輪姦案湛江吳川市14歲少女阿瀅遭到約10名男子挾持輾轉三地輪姦案有最新進展,初查有八名犯罪嫌疑人涉案,均為未成年人。當地警方已經抓獲五名嫌疑人,其中一人系投案自首,三...
那一樹藤蘿花《那一樹藤蘿花》是知識出版社2011年10月1日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阿瀅。...... 《那一樹藤蘿花》是“中國新實力作家精選”系列中的一冊,收錄了阿瀅創作的《此情可...
九月書窗《九月書窗》是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阿瀅。...... 《九月書窗》是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阿瀅。ISBN 9789862213421 定價...
做個真正的讀書人《做個真正的讀書人》二〇一四年八月山東大學出版社出版,全書分讀書散記、書人側影、吹毛求疵三輯,在第二輯中收錄了《印象阿瀅》一文。扉頁前有高莽題簽,正文...
熱門詞條
生日花語
瑞士天氣
帝尊
軍團要塞2
保時捷卡宴
林如琦
BOLD
妖神
郊遊交很久
曹國偉
the power of love
越戰越勇
交響詩篇
我是木匠皇帝
黑鯊手機
obee
南京條約
植牙
公僕
書桌
公益平台
耐斯王子大飯店
COC
神魔系統
東方米蘭
海上診療所
丁字褲
辜仲瑩